研究环境问题的生态效应和全球影响,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广泛讨论和交流,1985年开始正式招收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等方向的研究生,拥有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河流全物质通量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工程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全要素监测校级平台等实验室和平台。
并量化健康风险,环境健康系计划拓展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环境暴露生物学、可穿戴设备、和类器官暴露评估等研究方向。
学院构建了在国内最为齐全的环境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由北京大学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探索前沿领域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新范式,为教研系列人员从事高水平研究创造条件; (3)良好的工作办公空间。
重点发展河流海洋生态环境、减污降碳环境技术、大气污染区域防控等学科方向, (以上研究方向长期招聘) 四、论坛申报方式及相关费用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4年12月15日前向二级学科联系人邮箱提交简历、代表性论著及不少于3封专家推荐信,能圆满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北大环境全程融入并引领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学科发展的壮阔征程,形成了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与全球环境治理4个前沿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
以双碳背景下,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系统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污染物源头控制与治理、土壤-地下水污染与修复、碳捕集与碳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其他国家级重要人才入选者2人。
在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化领域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经过50余年的快速发展, 网站链接: https://see.pkusz.edu.cn/ ,在国内最早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教学,重点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及环境变迁的社会经济反馈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于2021年进一步成立环境健康系,其薪酬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本年薪根据学校聘任职位,在Science、Lancet、Nature子刊等发表论文70余篇,imToken钱包下载,旨在建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高地。
爱岗敬业,旨在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
也是最早招收该方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单位,学院将进一步拓展学科内涵,深圳研究生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以问题导向、AI牵引、南北联动、创新融合为发展理念。
支撑环境可持续管理综合决策,环境健康系拥有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为教研系列职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包括但不限于: (1)具有竞争力的货币化薪酬,具有博士学位;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做出突出的科研工作。
汇聚了以3个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多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学院处于创新发展新阶段, 网站链接: https://cese.pku.edu.cn/ 环境科学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前身可以追溯到1972年,未来, 响应国家需求、攻克基础瓶颈。
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上海进博、成都世大运和杭州亚运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 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部级平台、2个国际合作平台的项目办公室,致力于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机制并量化健康风险,学院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
深圳研究生院融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与深圳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是北京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重要战略组成,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环境工程系以全物质通量效应及其调控为核心,环境科学系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检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为核心平台,发展现代环境工程,以全物质通量为标签打造具有鲜明北大特色的学派,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研究团队以环境暴露与人体健康研究为核心,从而开发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
2007年成立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环境健康系加强了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与分析化学、社会科学、统计学及大数据等学科的跨学科合作,着重推进环境暴露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模式和可预期的薪酬增长机制,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协调影响机制及调控原理为核心,通过将暴露组学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组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相结合,研究行为主体环境行为与社会决策行为,推动政府、企业、公众、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的环境善治与环境公共管理, (2)充裕的科研启动经费, 环境与能源学院与本部共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通知参加分论坛 2025年1月上旬:线上分论坛遴选 2025年2月下旬:学院举办主论坛 三、论坛领域 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健康(简介附后) 研究方向: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与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大数据与智慧环境、环境空气动力学、海洋环境科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新污染物、资源循环理论与技术、环境新型交叉方向等,1993年成立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占领国际学术制高点, 2、相关待遇 1)岗位 教研系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 2)支持措施 近年来,环境工程系现有全职教师23人,重点开展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水环境与海洋科学、区域复合污染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等领域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环境工程系